尽管2017年还未结束,但今年通过IPO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融资规模也仅次于2010年和2011年的4885亿元与2809.69亿元,在历年中暂时排在第三位。
具体至IPO企业上市地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主板市场以1183.68亿元的融资额,远超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占比达到60.19%。后二者的融资规模则分别为316.40亿元、466.57亿元,所占比例依次此是16.09%与23.72%。
而在今年通过IPO成功上市企业分布的地域中,广东省以85家排名榜首,排名2-4名的则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各地区今年登陆A股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7家、59家和35家,一定程度契合了经济越发达,上市公司数量越多的规律。
另外在行业分布中,若以Wind行业为分类标准,则资本货物行业年内通过IPO方式的融资额度最高,达到349.21亿元,排名其次的则是材料II和技术硬件与设备,各自融资额度为256.96亿元、236.84亿元。
不过,今年IPO融资市场的“火热”,并不能掩盖定增市场的“低迷”。尽管截至最新,A股通过增发方式融资企业数达到432家,融资规模超过1.06万亿元,但与去年和2015年的有关数据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2016年,A股共计814家次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融资规模达到近1.7万亿元;前一年的2015年,同样有813家次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融资规模亦达近1.23万亿元。
上文提及的策略分析师表示,随着再融资新规的施行,已经对并购重组审核的趋严,去年那般火爆的定增市场难以再现是可以预见的,而监管层之所以这么做,根本目的仍在于希望资本市场能够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