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待发力:云轨3D玻璃机壳业务潜行 机构频繁调研
即便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23.82%,深耕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64.200, 1.20,1.90%)(002594.SZ)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关注度。
比亚迪日前披露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有10批次机构前往比亚迪调研;而在10月份,专程到比亚迪调研的机构亦有4批次。
“公司的战略重心非常明确,即新能源汽车和云轨。”比亚迪董秘李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亚迪公开资料还称,云轨在技术上,很多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
比亚迪还在三季报中表示,第四季度,预计新能源汽车销售较去年同期仍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国内各地云轨的建设完工,云轨业务也将在第四季度带来较大的收入和利润贡献。
云轨再造比亚迪?
作为一家横跨IT、汽车、新能源和轻轨交通四大产业的上市公司,比亚迪目前重点押宝的项目当属云轨。
“云轨自发布以来已取得一系列进展,已与国内10多个城市签约,部分城市已开工建设,其中银川云轨已建成通车并交付。”李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统计,比亚迪上述订单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与汕头市签订的云轨意向合同总额约400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2017年半年报中,比亚迪上半年取得和处置子公司中,名称包含“云轨”的超过10家,其中亦有汕头市云轨交通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比亚迪云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按照比亚迪定期报告,其于2016年10月发布了中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线路并实现通车,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宣称,其全新设计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耗时5年研发,累计投入50亿元。
在定期报告中,比亚迪已经将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此前,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云轨在中国存在10万亿元的潜在市场规模,“公司将通过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对于云轨业务的拓展,比亚迪今年10月在机构调研中亦表示,随着未来更多城市的订单,云轨业务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并给集团收入带来巨大的收入和盈利贡献。
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对比亚迪的云轨业务寄予厚望,平安证券研报预计,比亚迪2017年云轨业务将带来50亿-60亿元左右的收入,2018年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成为公司新增长动力。
不过,截至目前,比亚迪尚未披露云轨业务的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