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兵临城下 金科股份砸204亿被迫规模化
在已过去的地产黄金十年,规模化造就了数个房地产巨头,但在“调控成为常态”的宏观背景下,留给中型房企的规模化增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被“股权之争”逼上规模化道路
相对于双双下滑的营收和净利,金科同期在实际销售金额和签约销售金额上三位数的成长确实亮眼。但是,该公司激进的土地储备策略更令业界侧目。
易居研究院近期发布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房企土地储备规模中,金科股份以141%的同比增长率排增速第一位,共计花费204亿元在储地上,新获项目22个,新增计容建筑面积约422万平方米。
事实上加大储地的力度从2016年已然开始。根据金科2016年年报,其在土地项目中投资约208亿元,共计获取34宗土地,土地储备增至1850万平方米。
2011年上市之前的金科,曾在重组前向股东承诺,2011年至2013年,3年净利润总和如若达不到预期的20.99亿元,公司将以对应股份作出赔偿。至此,这家渝派房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将原本处在同一量级的重庆本土开发商协信、东原地产、华宇地产等抛在身后,开始追赶早先已迈出重庆、进入全国一线房企的龙湖地产。
根据历年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其实现销售金额约为145亿元、175亿元、225亿元、230亿元、238亿元,历年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20%、29%、2%、4%和26%。
记者查阅金科历年年报后发现,该公司在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净利润完成10.7亿元。随后2012年和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完成103.5亿元和161亿元,净利润分别完成12.79亿元和9.84亿元,到2012年即完成了上市前的净利润承诺。此后2年,公司业绩发展平稳,2014年营业收入完成173.24亿元,净利润为9.08亿元,2015年完成营业收入193.99亿元,实现净利润11.23亿元。
从上市的2011年到2015年的这5年间,尽管其销售金额和营业收入呈上升态势,但与同时期其它规模化房企相比,发展速度并不算快。至2015年,该公司在由CRIC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TOP100》榜单中,仅排名第31位。
2016年8月融创通过旗下公司以40亿元认购金科非公开发行股票9.07亿股,并通过二级市场持续增持,截至4月28日,融创合计持有金科股票13.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5%,与金科实控人持股相差仅1.24%。
金科一边阻击“野蛮人”入侵,一边也开始壮大自身的力量,并提出了用3年时间达到1500亿元、2020年实现2000亿元的新目标,试图通过规模化在房地产行业立稳脚跟。
2016年,金科实现销售金额319亿元,同比增长34%,为上市以来同比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同时,金科2016年加大土地储备,投入208亿元购入34宗土地。
“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并快速提升,房地产企业必须快速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金科在其公开的报告中这样解释其规模化战略的原因。
调控背景下规模化发展空间有限
2017年年初,金科出炉《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7-2020)》,在上述纲要中,金科称,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计划各年度力争实现签约销售金额分别约为500亿元、800亿元、1100亿元、1500亿元,力争2020年销售冲击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