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8岁创业板思考:不做第二主板 如何留住下一个京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7-10-30 21:26:39

  从登陆纳斯达克,到成为投资者认可的高市值知名科技公司,苹果可能用了9年时间,微软可能历经了13年。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是纳斯达克孕育了伟大的科技公司,也可以说这些科技巨头成就了纳斯达克。可以试想,对于经过了8年成长的A股创业板这块土壤,投资者们也有着其能孕育出伟大公司的希望。

  伴随着纳斯达克的繁荣,1991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全球成立45家创业板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大批效仿纳斯达克市场而建立。

  1999年11月25日,酝酿10年之久的香港创业板成立,定位于为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高成长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务。跟所有新兴板块一样,香港创业板成立之初也受到市场追捧,不但招股时市场反应热烈,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更是出尽风头。

  泡沫和修复

  然而彼时人们对科技成长股的疯狂追捧,也带来了风险。1999至2000年的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或是老一辈美国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

  自1998年9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500点开始一路上行,1999年底达到4000点,2000年3月10日达到5048.62点;随后,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急转直下,2000年3月11日到2002年9月,在短短30个月内,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5%,创下6年中的最低点位。

  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纳斯达克总市值随着指数的下行不断下降。在1999年末泡沫化接近极致时,纳斯达克市值达到5.2万亿美元,而到了2002年末时,市值仅剩2.2万亿美元,市值蒸发57.7%。

  在经历了纳斯达克股灾之后,一些投资者亏得倾家荡产,超过一半的公司或直接退市或通过并购谋求出路,甚至破产而销声匿迹。

  互联网泡沫破裂也波及到了香港市场。纳斯达克泡沫破裂让成立不到一年、科技网络概念股云集的香港创业板遭遇重挫,在随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香港创业板指数跌去了90%。

  此后,纳斯达克完善一系列制度。2006年,纳斯达克注册为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正式从场外走向场内,同时,纳斯达克引入了更高的上市标准,将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符合更高标准的1187家公司成为全球精选市场的第一批上市公司,另外两层是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这种“多轨”的机制在保证了普遍较低市场门槛的同时,也进行了市场细分,对市场的流动性意义重大。

  在退市方面,纳斯达克退市分为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标准严格完善。纳斯达克对于公司的主动退市持包容开放态度,遵从自愿原则。完善的退市制度净化了纳斯达克市场,使其始终保持吐故纳新的活力,2008年之后上市公司数量维持在3000家左右,资金高度集中,高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得以获得投资者青睐。

  从2003年起,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不断下降,并且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平均市值都逐年上升,市场开始集中度增强,并且纳斯达克的估值近年来在20倍左右,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随后纳斯达克市值转入上行区间,仅在2007-2008年次贷危机时有过一次较为明显的暴跌。至2015年7月,纳斯达克总市值达到8万亿美元,上市公司平均市值30.6亿美元。截止2017年5月,纳斯达克总市值达9.77万亿美元。

  同样遭遇泡沫破裂的香港创业板也采取了措施,但是似乎并未奏效。2004年,港交所修改了主板上市规则,降低了门槛,许多创业板公司纷纷投奔主板。2008年,香港联交所对创业板进行了重新定位,将香港创业板重新定位为升主板的踏脚石,也重新定义了香港创业板的地位——主板市场的预备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