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
协调监管和严监管双管齐下 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本源
攻坚战: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将多措并举
经济参考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攻坚战已吹响号角。业内人士表示,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必须多措并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防风险将通过监管协调和强化来完成。与此同时,深化金融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更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主线: 防风险是金融工作重中之重
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都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伴随着最近几年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金融风险有一般性的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如个别金融机构不健康、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存在关闭破产的可能性。而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会在市场上引发剧烈的连锁反应,使经济和就业遭受重大冲击。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周小川说,对全球而言,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风险和资产价格剧烈调整所导致的风险,资产泡沫既有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可能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出现在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而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特别是对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另外一种现实的金融风险是所谓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
周小川说,如果经济中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放大,在繁荣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总体来看,金融各个部门和环节运行平稳,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部门进入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实体企业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杠杆率提高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金融风险有所积聚。
具体而言,曾刚指出,一是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引发了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二是在金融创新加速的同时,监管制度的完善相对滞后,导致套利业务盛行,大量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