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点十周年:A股9变化 监管思路清晰市场氛围趋理性
“10年之前的A股是一个感性的市场,比如那个时候投资者热衷于中字头股票,中国船舶、中国神华、中国铝业(8.090, 0.00, 0.00%)等股票,估值都给得很高。”深圳某资深私募基金经理说,“但经过了2008年和2015年两轮股市大跌,还有各类资产收益率的降低,外加经济增速的常态化和价值投资理念的确立,投资者在调适自己的收益预期方面,变得理性起来了。”
变化七:盈利模式良币驱逐劣币
国泰君安(21.210, -0.02, -0.09%)总裁王松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A股市场最重要的变化应该是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近两年。“十年前,市场中炒小、做庄、听消息炒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而目前市场运作应当说是相当规范的。这与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依法从严全面监管是分不开的。”王松表示。
一位深圳知名游资人士也坦言,十年来,A股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游资“赚快钱”模式和多年雄霸市场的“庄股模式”走向末路。由于监管的精细化和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游资过往十多年来形成的所有操作模式均被破掉,无论是打涨停板、事件驱动或是押注重组借壳等模式均不能形成跟风,还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依靠资金优势操纵股价获利难度大大提升。
变化八:投资者结构更加均衡
在2007年大牛市中,基金开户数出现前所未有井喷,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型基金后形成配置压力,刺激基金重仓的蓝筹股上涨,而蓝筹股上涨拉升指数后又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公募基金。而公募基金本身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资金来者不拒。有统计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323只基金实现经营业绩7044.8亿元,超过了基金过去7年累计实现经营业绩总和的两倍。公募基金对规模的追求最终扭曲了其作为专业机构的客观判断,整个市场被“散户化”的狂热所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