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雄安建设全力启动 将探索形成“雄安模式”
本报记者 周慧 北京报道
导读
陈刚指出,“数字雄安”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规定动作和题中之义,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实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服务的智慧化。
“数字雄安”、“绿色雄安”推进加快。
雄安新区管委会近日表示,将全力推进“数字雄安”建设,探索和建立多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体制,包括成立“数字雄安”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探索创新政策体系,形成“雄安模式”。
此举也得到国家部委的支持。10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称,将支持雄安新区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
而在“绿色雄安”方面,10月9日,建科院(44.990, -3.67, -7.54%)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开始筹划以自有资金与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远致公司”)、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雄安集团”)三方共同投资成立雄安绿色发展研究有限公司。这是雄安集团成立以来首次对外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和梳理半年来入驻或往来雄安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环保企业发现,业界对雄安在环境治理和数字化方面的市场期待极高。目前除一大批央企和BAT等互联网公司已入驻雄安外,还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也往来雄安寻找投资机会。
“数字雄安”框架搭建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是雄安新区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数字雄安”建设则是必须的基础工程。
10月6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和“数字雄安”建设的基本思路。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指出,“数字雄安”是雄安新区建设的规定动作和题中之义,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实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服务的智慧化。
陈刚此前是贵阳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操盘手。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相对贵阳,雄安具有先天优势,“一张白纸”更有利于数字城市全新的顶层设计,另外信息孤岛也尚未形成,数据壁垒相对较少。
“数字雄安”会有哪些创新?陈刚在上述会议上阐述了“数字雄安”建设的基本框架,首先要成立“数字雄安”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探索创新政策体系,针对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大数据建设、运营,梳理数据获取、数据运营、数据安全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政策问题,形成“雄安模式”;要建立数据管理层级体系,以雄安新区管委会和三县政府为统领,以企业、社会和外部力量为依托,搭建块数据公司,设立小型数据中心,探索并逐步完善“数字雄安”的技术标准。
陈刚还强调,“数字雄安”建设要聚焦大数据重点应用领域,抓紧建立雄安公民个人数据账户系统、雄安房屋租赁大数据管理系统,搭建雄安新区区块链及数字诚信应用平台,设立“数字雄安”可视化展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