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再降杠杆:3.5倍近史上最低值 仅中信方正等超5倍
以降幅最大的国元证券为例,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两融规模从年初的107.21亿元升至114.47亿元,上半年新增股票质押融资规模121.29亿元(9.09亿股)。
自营规模尽管未披露,但从半年表述来看国元证券非常谨慎,如“持续对持仓品种进行跟踪管理,切实防范风险;权益投资业务波段操作,坚持‘个股达到盈利目标就坚决止盈,回调补入’的原则。”
全行业“补血”近3000亿
券商资本杠杆水平稳中有降,除了自营、两融和股权质押三类中资本业务消耗占比下降外,另一方面就是券商还在通过多种渠道继续“补血”。中证协数据则显示上半年全行业补充资本金近3000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至6月30日,境内共有27家证券公司通过IPO、配股和发行次级债三种方式50次补充资本金,累计补充资本金近1200亿元。其中股权增资方面,浙商证券、中原证券(9.230, 0.18, 1.99%)和银河证券3家通过IPO合计融资97.03亿元,西部证券通过配股增资了48.52亿元。更多证券公司通过发行次级债进行“补血”,共有23家券商在上半年先后发行了44期次级债,合计募资了994.5亿元。其中,兴业证券(8.470, 0.07,0.83%)先后发行了6期次级债,招商证券(21.390, 0.65, 3.13%)、东吴证券(12.210, 0.09,0.74%)和东方证券先后4次发行了次级债。
这还仅仅是有据可查的,还有诸多未上市证券公司,他们也在通过股东注资、定向增资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中证协最新数据就显示,2017年上半年末,证券公司净资本约1.5万亿元,其中核心净资本12737.16亿元。相较于2016年年底的数据,全行业净资本增加了近3000亿,核心净资本增加了432.91亿元。
“证券公司上半年资本杠杆的微降,一方面是自营、两融和股权质押在消耗净资本上的占比在下降,另一面就是证券公司也在不断扩容资本金。”北京一家中型券商财务总监分析,一方面是分子在缩小,另一方分母在扩大,杠杆自然就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