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我又不是贾跃亭 造车是为格力转型
凭借“超导纳米环形结构新型电池”这个核心电池技术,珠海银隆在2009年时就已实现电动大巴500公里续航,而且每次充电仅需十多分钟。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该技术彼时被广泛认为是与比亚迪(61.820, 4.57, 7.98%)磷酸铁锂电池、中聚雷天稀土锂电池并肩的技术。再之后,通过系列投资并购,珠海银隆建立起从电池、电机、电控、电空调到电动汽车产业链。
主要注意的是,珠海银隆这些广受好评的核心电池技术,来自其背后的一家海外企业——由于长期亏损、已在纳斯达克退市的Altair Nano(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美国奥钛”)。
2010年,珠海银隆最终实现53.18%持股比例的收购行动,将美国奥钛收入囊中。其后,美国奥钛两家下属子公司——Altair US与Altairnano(简称“奥钛纳米”)也被一同纳入珠海银隆体系中。借此,刚于2009年成立的珠海银隆,正式迈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储能技术领域。
据奥钛纳米官方资料显示,公司所掌握的电池技术具备安全性较高、快速充电、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从充电次数来说,传统锂离子电池在报废前通常可充电约1000次,而在实验室测试中,奥钛纳米能量存储和电池系统已实现16000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其速率比常规电池高40倍,且仍保持了高达初始充电容量80%的容量。
虽然钛酸锂电池暂时具备能量密度低、成本较高等问题,但既然选择将这项技术握在手中,董明珠就不可能不将其具体落地。

短板互补
董明珠坚决入局新能源汽车,其实包含着格力自身的天花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