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小金属:元素周期表背后的“藏宝图”
本报记者 张利静
元素周期表俨然成了资本市场的“藏宝图”。在今年的炒元素周期表热潮中,“锆”富帅的投资者独辟“稀”径,喜获“硅”宝,大练“钛”拳道,有“锂”走遍天下,成绩非同“钒”响,彰显“铟”雄本色,竟至天下“钨”敌。
大、小金属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此前2015年的大宗商品熊市催生了金属板块周期拐点;另一方面,环保限产、工业转型促进消费增加等因素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此外,由于市场容量小,行业周期短,相较大规模产业的品种来说,小金属价格波动相对频繁且幅度可观,也常常成为资金“囤筹”的重要逻辑。
大鳄涌入 金属普涨
全球稀土、钨矿供应量的八成在中国,中国镍消费占全球消费一半以上……世界金属市场密切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有业内人士透露,在遥远的伦敦金属市场,来自中国的交易员的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市场主力之一。
今年,中国针对多行业出台环保限产政策,并在下半年进行了密集、严格的环保检查主。这在往年并不常见。国际金属市场担忧中国供应的变化可能改变多类金属的供需格局。
嗅觉灵敏的金融投机客一拥而入。
今年年初,一则消息搅动了国际金融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包括业务覆盖商品期货等领域的上海混沌投资和专注采矿业的瑞士私募股权公司Pala Investments等在内的6家基金已经在2016年合计买入约6000吨钴,相当于去年全球产量的17%,价值约2.8亿美元。
消息被一位混沌投资人士否认。分析人士也从价格、数量“对不上”角度认为传闻中的数据存在夸张或虚假的成分。不过,从今年钴价走势来看,消息也或并非捕风捉影,截至今年8月31日,今年以来国际现货市场钴价已经大涨逾110%。长期浸淫金属现货及投机市场的金融巨鳄有此“先见之明”,并不让人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