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小金属:元素周期表背后的“藏宝图”
“以钨价为例,全球钨产量80%来自中国,中国环保限产政策令国际市场担忧钨供应将遭受严重冲击,市场价格大涨。此外,我国锡、钼、锗、铟、锑占全球比例都在20%以上,而且在工业转型过程中,与新兴产业关系紧密,例如新能源汽车涉及的钴、钯、锂、铂,以及核工业中的核心材料锆,以及主要用于液晶面板、LED芯片以及CIGS光伏薄膜电池等高科技朝阳产业的铟等。”业内研究人士表示。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由于经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滑,矿产行业裁员、工人罢工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金属供应的短缺状况。而与此同时,需求方面,以汽车业为代表的工业需求随着清洁能源、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关的锂、钯、钴等金属明显受到提振。
中大期货贵金属分析师赵晓君分析认为,无论是基本金属还是小金属,都逃不开以供需缺口驱动的价格周期,其运行周期自然也跟随宏观的经济周期。随着全球数年货币宽松,美国率先经济企稳复苏,欧洲、中国经济也相继迎来了周期性的反弹,环保政策促进新能源经济走强。同时中国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推行,恰逢国际主要大宗商品巨头在熊市中的收缩,且基本金属的供给收缩也影响了小金属的产出,使得小金属这种供给弹性小,且多为伴生的品种容易产生出人意料的行情。
“国内环保政策对金属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毕竟,在小金属方面,很多品种都是国内产量占全球绝大部分。”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分析说。
此外,为保护有限的珍贵资源,自2009年我国对稀土行业大幅进行整合,政策方面也从准入、开采、冶炼、出口等各环节层层严控:出口配额大幅减少、《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上调10倍稀土资源税费等等,紧缩出口、保护行业态势明显。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解释认为,今年金属上涨的逻辑不外乎几点:一是中国经济超预期呈现韧性,这意味着金属需求端不会断崖式下跌;二是供应端收缩,供应端收缩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主导的去产能(铝等品种)、环保约束和市场自我的出清(2013-2015年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下中小企业倒闭和大型企业产能停止扩张甚至);三是资金轮动,2016年-2017年,在其他资产存在较高泡沫的情况下,商品点燃最后一轮投机需求。实际上,此轮金属更多的是供应收缩和资金的加乘效应,其中小金属涨幅超过基本金属,尤其是小金属在此前一轮大熊市中产能出清比较彻底,而需求端如新材料概念又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包括实物投机和金融产品投机。
利空聚集 警惕回落
在国内期市,镍、锡是在中国期市最新亮相的两个小金属品种,二者先后赶上了市场牛市,人气迅速聚集,令镍、锡期货成为国内期市成长、成熟最快的品种之二。其中惹人注目的是,沪锡期货自2015年12月开始不断上涨,迄今涨幅69.4%,牛市特征显著,目前徘徊在1.4多万元/吨。国际锡业协会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几年,随着库存不断被消耗,包括生产的产量水平的限制情况,其周供应水平还会继续下跌。基于此,未来几年锡价是比较乐观的,到2020年锡价还有可能再回到3万美元左右的水平。若此,则沪锡牛市才走到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