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毅达连续两年财务造假 分析称或将退市 股民可索赔
转折点出现在该年三季度,中毅达营业收入环比猛增近8倍,四季度,中毅达更是以4000多万的巨额盈利成功“扭亏为盈”,逆转了局面。
中毅达2016年年度报告表示,本年度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合并后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以厦门中毅达与福建上河对外开展具体业务,上海中毅达主要负责集团化统筹管理。换言之,母公司上海中毅达是个壳,没有主营业务,公司业务的主要贡献量来自福建上河建筑和厦门中毅达。
这两家公司皆属于建筑行业,福建上河主营市政工程,厦门中毅达主营园林绿化工程,中毅达的造假正是利用了这两家公司工程量的确认,将2017年、2018年预计完成的工程量确认为2016年收入,以此虚增大量营收和利润,从而实现盈利,得以保壳。
对于福建上河的功若丘山,中毅达年报中予以充分肯定,直言公司2016年度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收购了福建上河51%的股权。福建上河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实现净利润6953万元。而中毅达全年盈利不过468万元,若是没有福建上河的及时输血或是福建上河的输血量再少些,中毅达全年业绩怕是得变脸了。
此可理解为,中毅达的业绩并不好,但是收购了赚钱能力超强的福建上河,后者的巨额盈利注入进来后填平了中毅达的亏损大坑,从而保住中毅达不被降级。
从表象上来看,中毅达低价收购福建上河,似乎是得益者,然而事实真相更接近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记者查阅福建上河的财务数据发现,其2014、2015年业绩情况一般,净利润均未超过350万元。转折点发生在被中毅达收购的2016年三季度,上河建筑的业绩如同开了挂一般,以至于下半年的净利润甚至超过了前两年的营业总额。与此同时,被中毅达收购前,福建上河所接项目,标的规模小,实现营收少。收购后,福建上河不断从大型央企、大型地方国企承接工程业务。
工程提前确认
对于福建上河被收购后,在承接工程方面的突飞猛进,公告归功于中毅达上市公司的平台和公众公司形象,为福建上河在商务谈判中赢得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