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卖身宣亚国际:一场乙方并购甲方的回归
公开资料显示,光信资本合伙人亦有一位叫叶雨明的,曾任职于KKR,并在泛娱乐行业投资过数家公司。
界面新闻记者就股权转让相关问题致电映客公关部人士,对方以现阶段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为由拒绝了回复。
卖身的逻辑
2016年上半年红红火火的直播,到了下半年便开始走下坡路。
与之伴随的大背景则是整个直播行业监管趋严、流量紧缩、资本退去、平台倒闭以及用户增长放缓。
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并对机构和个人主播设置了准入门槛,一方面是证书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内容规范。
而整个行业中,拥有试听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寥寥无几。除了YY、虎牙直播、映客直播、战旗直播等少数几家之外,其他直播平台均未在网站底部公示视听许可证。没有持证的直播平台如果想要继续运营,只有两种方法:借壳买牌照或者吸引国资入股,彼时牌照的市价已经高达2000万元。
2016年9月,直播领域数据也开始下滑。易观统计,当月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降到了5.99次,并开始在这一区间上下徘徊,而在此前8个月中,这个数据从来没有低于过8次。
在第一梯队的平台将流量及市场份额抢占得差不多的同时,不少直播平台纷纷倒闭。随2016年10月,“17”直播由于涉黄被下架,映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很多直播用户顺势转移至映客平台,国庆期间映客迎来用户数量首次爆发式增长,达到百万规模,映客也开始进入投资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