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新规堵漏洞 基金募集“靠外援”大受限制
虽然过去一段时间来结构性行情颇为可观,但是基金成立及发行的难度并不小。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9月7日,过去12个月来新成立的基金规模最高是2016年11月的1920亿,最低为今年1月份的338亿,特别是过去6个月来(3月~8月),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分别是825亿、384亿、418亿、319亿、454亿和438亿。而即便是2016年1月“熔断”之时,当月新发基金规模也有749亿。
考虑到基金不好发,也有基金公司尝试通过采用发起式来破局。“现在股票基金不好发,特别是基金发行多的时候,相对而言发起式基金产品更好发。”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营销策划人士也表示。
但即便是在银监会一系列对同业资金的监管和证监会日前对流动性、委外的政策压力下,机构资金的委外需求依然存在。并且在当下基金不好发的市场环境下,委外定制基金几十亿甚至百亿级的规模就显得颇为难得。
兴全兴泰债券是一款定期开放发起式债券基金,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的募集有效户数为2户,总计募集规模100.1亿,由于是发起式基金,实际上客户只有一家,毫无疑问这是一只机构定制委外基金。
同样,成立于8月22日的国寿安保安吉纯债半年定开发起式债券也是一只机构定制委外基金,该基金募集有效户数5户,募集规模30.1亿。
“机构的需求一直会有,而且由于风险偏好的问题,散户希望的是确定性收益,基金产品其实更受到机构认可。比如货币基金可以做得很大,散户占比很高,就是因为其符合个人投资者认知,同样散户也会买很多银行理财和保险。而债基基金是做不到的,债基提供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散户的要求不匹配,基金是波动的,平均收益又没有太高,有些年份因为市场比较好收益会多一些,但波动又很大,好的一年10%的收益,差的一年不挣钱,甚至亏钱,散户体验并不好。这块业务将来依然还是会以机构为主。”北京一位资深债券基金经理在受访中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