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安全事故频发 重要子公司进环保“黑名单”
西南证券(6.220, 0.04, 0.65%)一化工行业分析师表示,化工行业的危险性较高,安全事故相对较多,生产企业往往都会制定严格的标准作业程序来执行,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或者职工的大意,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环保处罚停工未披露
2016年,湖北宜化母公司宜化集团再次被评为中国百强化肥企业,蝉联冠军宝座,但作为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湖北宜化不仅在安全生产上频踩“地雷”,在环保事项上也不尽如人意。
去年12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便以“毒水扼杀生命河”为题,报道了湖北宜化的环保问题,称该公司涉嫌污染长江。湖北宜化还为此专门发布了情况说明公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宜昌市环境保护局官网“环境监察执法”一栏显示,从2015年6月至今,有关湖北宜化及其子公司太平洋(4.360, 0.04, 0.93%)热电、宜化肥业的相关环保处罚通知达18次以上,包括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及违法督查等,涉及罚款金额则达277万元。
此外,酿成“7·26”燃爆事故的新疆宜化同样是当地环保局行政处罚的常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先后5次被行政处罚,总计罚款8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行政处罚通知中,不少均有停产整治的要求。比如于2013年5月投入运行的新疆宜化50万吨离子膜烧碱、60万吨聚氯乙烯配套的2X330MW动力车间,便被查出脱销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被环保局罚令立即停止生产;同时,该项目及年产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项目、年产200万吨电石渣水泥项目(一期100万吨)还在2016年12月被通报建成生产后尚未通过竣工环保验收,而被责令立即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