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富力等6房企已获反馈 房企IPO冰封七年再开闸?
资深投行人士认为,这几家房企进入反馈阶段,并不意味着房企IPO政策放松,主要由于房企IPO开闸与国家大的宏观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方向不一致。而且,正因为这几年房企内地资本市场IPO受阻,才催生了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蓬勃发展。
房企上市之路屡屡受阻
从2010年1月“国十一条”出台,证监会要求房地产公司 IPO 和再融资,都需要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其开发行为需要住建部进一步检查认定,实质上叫停了房地产企业的股权融资。
IPO之路充满坎坷,因此借壳、重组上市便成为众多房企“不得已”的选择,包括金科地产、蓝光发展(9.210, 0.30, 3.37%)、华夏幸福(32.160, 0.17, 0.53%)、绿地控股(7.500, 0.00,0.00%)等企业均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上市。
不过,2016年证监会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重组上市的审核条件相较于之前更加严格,大大提高了重组上市通过审核的难度。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也陆续出台了若干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近日,证监会年中监管座谈会又强调严把发审质量关。从2016年至今,便再无房企借壳上市的成功案例。
财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从2010年至今,只有两家房地产企业在2015年12月成功在A股上市,分别是招商蛇口(19.260, 0.28, 1.48%)(融资481亿元),新城控股(16.640, -0.05,-0.30%)(融资53亿元)。境内房地产企业IPO基本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