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你们都在说新周期 我听到的仍然是一首老歌
来源:光远看经济
文/马光远
刚刚出台的7月份数据,给一些热衷预言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的人泼了一点冷水。在我看来,这盆冷水来得实在太及时了。
今年年初以来,因为中国经济指标的回暖,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所谓的“新周期”的讨论。这种讨论随着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6.9%的数据而达到了高潮。实事求是而言,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的确靓丽。无论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进出口,还是房地产,都交出了一份绝对超预期的答卷。
在去年全年负增长的情况下,进出口上半年增速高达19.6%。去年年底外界最为担心的资本加速外流和人民币贬值问题,已经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币汇率保持了让外界出乎意料的强势。然而,如果简单以半年的反弹,就轻言中国经济已经告别多年的下滑,进入所谓的“新周期”,不仅乐观得让人可怕,更主要的是,这种所谓“新周期”的说法基本既是对中国经济短期的误导,更可能是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严重误判。
当然,首先需要界定的是,目前中国经济界关于“新周期”的讨论,并非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中所谓的经济周期。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一般指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累积性上升和下降构成的经济过程,描述商业的繁荣和萧条。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将经济周期概括为“经济变量对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可见,在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周期指的是一个包括了扩张、衰退、收缩和复苏的完整过程。
很显然,目前中国经济界讨论的“新周期”和经典的经济周期是两码事,内涵和外延很模糊,以至于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坦率表示“对这个概念没有做太大的研究”。其实,这些专家谈及的“新周期”,不过是在宏观指标反弹的情况下,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阶段性底部,开始进入反弹的周期,即新周期。
中国经济究竟会不会有新周期,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新周期绝非经济界目前讨论的所谓的进入反弹的周期。正如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所言,经济新周期“实际上核心的问题有两个,就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和下一步的走势。”按照“反弹”理论,我在过去多年一直强调,中国经济不存在短期反弹的周期,因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绝非很多人认为的很差,而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