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你们都在说新周期 我听到的仍然是一首老歌
面对上半年亮丽的数据,笔者一再提醒各界清醒,提醒下半年数据的下滑。而刚刚出台的7月份的宏观数据其实狠狠扇了“新周期”论的耳光: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笔者一直认为,那些随着数据翩翩起舞者属于根本不懂中国经济。我之所以一直反驳中国经济学界一看到数字反弹就动辄判断“拐点”到来的观点,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观点无论对决策层还是企业家而言,都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
对中国经济应该有信心,但如果将大量的心思放到在短期数据上来找“亮点”,并由此来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触底或迎来拐点,这其实是对中国经济最没信心的表现,将严重影响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判断以及影响对宏观政策组合的长期预期。
中国经济的新周期绝非什么数据短期反弹的“新周期”,而是应该看到中国经济下一步在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等“内核”和“基因”的变化。站在一个长周期的高度,从容面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起伏。
7月份政治局会议研判中国经济时,特别提到,“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句话里提到的“长周期”非常重要,“长周期”比“新周期”更精准地把握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所谓长周期,就是供给侧改革,就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升级转型,就是用供给侧的高度和标准来判断,而不是靠短期的几个数据。
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真的有什么“新周期”的话,我们理解的“新周期”将完全不同于现在业界讨论的“反弹周期”。笔者认为,我们理解的“新周期”起码有三个内涵:
第一,新周期必须有新的动能,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是判断新旧周期的关键,就此而言,这个转换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