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李迅雷:未来无论是楼市或股市 资产过剩将成为常态

来源:新浪综合  发布时间:2017-08-14 22:12:33

  从政策层面看,抑制资产泡沫、降杠杆和防止因泡沫破裂而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目标,拉动投资稳增长也是目标,前者可以使经济降温,后者可以拉动GDP。因此,综合来看,如果调控顺利,则经济增速能走平;若调控不顺利,则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至于今后一、两年内经济增速能否出现回升的情况,都不会改变大趋势,切勿用显微镜来寻找拐点。正如2001-2007年这段经济上行周期中,有不少学者每年都在惊呼“狼来了”,但每次下行都只是上行过程中的一次回调而已。

  未来资产过剩将成为常态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逐渐步入商品过剩的时代,从CPI波动幅度看,1995年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恶性通胀。同样,从股市来看,2007年以后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从楼市来看,2010年以后全国楼市的整体涨幅还低于同期GDP的累计涨幅。这说明当资产存量累积到足够大的规模之后,波动幅度就会减小。

  展望未来,资产的供给将源源不断。从权益类资产来看,供给将非常惊人,且不说当前国内股权类的PE、VC基金规模有多么巨大,仅就当前国企负债规模而言,今年上半年的余额就超过了94万亿元,在去杠杆的压力下,若仅拿出其中的10万亿来做债转股,就够股市消化十几年的。但这10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国企过去一年的新增量而已,即债转股的速度可能不及国企负债增速的十分之一。

  估计权益类市场资产的过剩将从以新三板为代表的非A股类权益资产开始,然后向A股蔓延。随着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权益类资产的定价也将越来越国际化,股票供求关系对估值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再看一下楼市,2016年初的时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库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去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库存,但今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新房销量大增30%以上,新开工面积的增速也在10%以上。这将导致房地产本就已经过剩的三、四线城市,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过剩局面,因为三、四线城市今后还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估计过剩将导致房价先从三、四线城市开始回落,并逐步向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于发生的时间还很难判断,毕竟政策上肯定会有应对举措,今后“看得见的手”的调控力度会越来越大。

  对债权类资产而言,随着今后刚性兑付被逐步打破,债券市场的过剩也将出现,届时,垃圾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部门为稳增长和弥补社会保障的缺口,国债和地方债的规模会不断增加,即政府部门杠杆率的提高是必然的,这在发达经济体中无一例外,尤其是日本政府,其债务规模已成为社会总债务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此,就未来几年而言,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趋势性、整体性向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资产过剩是大势所趋。由于无论是散户投资者、民营企业还是PE、VC,绝大多数都属于趋势投资者,也就是喜好追涨杀跌,故他们一定会对资产过剩这一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配置核心资产、优质资产和稀缺资产将是今后投资时理性的选择,但这很考验人的眼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