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数量骤减 A股定增市场成新“堰塞湖”
一位券商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拿到批文未发的公司担心募资募不满,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提前约定企业本身承诺兜底。这是企业不愿意的,过去也有不少企业不兑现承诺,即使募集不满也不出资金兜底。
“有些公司管理层不行,相对来说盈利能力达不到预期,资金也不愿意去参与。”上述人士表示。
从资金方看,目前壳资源本身估值过高,两个新规又将定增项目资金的的回收期拉得很长,这么长的时间内,不仅可能难获得收益,还可能出现亏损。“一些资金宁愿去赌一把新三板转板的企业,也不愿投向定增。转板可能三年就能解禁,而做定增可能需要五年。”一位资深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传统行业的好项目少,加之实体经济处在下行期,不确定性太多。
资金方的上述顾虑让上市公司一方面担心定增可能完不成募资,需要上市公司自己“兜底”。另一方面,市场行情不好,定增股价的定价过低,也让上市公司不情愿。
一位券商人士则对界面新闻表示,资金参与定增的赚钱逻辑,和参与大股东减持逻辑类似。
大股东减持新规出来后,大股东减持受让方的锁定期限是6个月,定增项目的锁定期为一年,虽然都在拉长期限后,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对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能做更好的判断,但相比之下,资金参与大股东减持比定增还是有优势。部分资金由原来的定增转移至大宗交易。
从项目方来看,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将目光瞄准可转债。再融资新规以来,共有38家上市公司公告称终止定增项目,改发可转债。万得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共有105家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募集规模为2438.63亿元,可转债规模同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