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路受处分无关路牌 央美表示另有原因
新闻周刊:来北京后还有没有进行过其它创作?
葛宇路:我在附近找监控摄像头,搭脚架爬到和监控摄像头很近的距离处,然后和监控摄像面对面看着。因为往常监控都是来监视我们的,我是不是也可以看它?在这里,我质疑的是一种监控的权力。我对它并不能做出实质的改变,我只是盯着它,争取盯几个小时把背后看我的人看出来,或者说我们之间能够有一瞬间的对视,我觉得那就很棒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因为其实每天在摄像头背后看这些街道,突然有一个人双目相交,我觉得那一瞬间会有一种温情。
葛宇路与摄像头对视(图片由葛宇路提供)
新闻周刊:关于公共空间,比如道路的命名都是由政府或者公共单位主导,公众参与比较少,艺术家参与得也比较少。葛宇路事件之后,你觉得它是有利于大家重新思考这个关系的吗?
葛宇路:其实历史上的艺术家很多都是积极参与社会公众进程,比如说西方的艺术家博伊斯,就通过他的艺术呼吁进行社会雕塑,甚至到今天德国的绿党就是他开始建立的,当然他是能量非常大的艺术家了。所以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是在公共空间是大有可为的。艺术在这里究竟是不是艺术也可以先不去讨论,重点是一种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方式重新介入一些公共议题,能够唤醒大家对公共空间的重视,能够重新意识到公共资源的一些价值,以及在公共空间当中的缺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件作品放回到一个公共艺术的概念讨论的话,我觉得很大层面上实现了我的一些初衷,甚至是超出我的预料,我只是小范围讨论,没想到扩及到这么大。
但葛宇路终究是一个艺术品,所以即使在社会空间无法存在,我相信在展厅里面,最后还是有它一个能够留下来的空间。如果最后还真是能够促使当地部门有所行动,不管最后挂牌叫百子湾南一路或者葛宇路也好,怎么叫都行,但是能够促使它,能倾听民众的声音,对这个城市对这个街道的细节,进行真正用心的维护,我觉得这个作品的内涵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韩少华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