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办:经济在结构调整过关期 高杠杆是经济风险源头
杨伟民指出,经济稳中向好的第三个理由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CPI同比上涨1.4%,与一季度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长7.3%,继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结构调整深化
杨伟民还表示,上半年结构调整深化。
首先,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为63.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19.6%,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5.7%。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创新驱动的效应开始显现。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快于工业、GDP的增长。
第三,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
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地区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在拓展,东北地区也出现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针对备受关注的东北经济走势,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丛亮解释,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长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是今年以来,企稳的迹象是增多的。上半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长1%(去年全年下降3.1%),投资降幅在明显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