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米开朗基罗痛恨拉斐尔?5对影响艺术史的世仇
试图将当代绘画和雕塑从‘艺术作为艺术‘的领域中移除的想法,倒是对那些散布令人困惑言论的所谓‘专家“非常有利。能看穿现在和未来大师画机密的告密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这样写道,‘我从<行动绘画>中看不出任何从立体派或是印象派(假设从绘画的基因细胞角度来看)发展而来的基本特质,就像是我从立体派和印象派中也丝毫看不到从像乔托、马萨乔、奇奥吉奥和提香这样的大师发展而来的痕迹。’在这段拿艺术史开涮的言论中,艺术家的立场消失了,作品的诞生靠的并不是什么生成原则,而是评论家手中碰巧拥有的‘发展法则‘。
这真叫人下不了台。
马蒂斯 vs。 毕加索
马蒂斯和毕加索之间的竞争催生出了艺术家部分最好的作品。图片:致谢Ralph Gatti, George Stroud/ Getty Images
虽然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之间的战火仍然停留在亲切友好、互相尊重的气氛之中,但这两位艺术家们持续不断地激励对方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在批评家Sebastian Smee的《竞争的艺术》,Smee描述这两位艺术大师之间的竞争更像是“有别于现代艺术史上任何一则故事的一出戏。“
在毕加索20出头的年纪里,富有野心的他与比他年长12岁的前辈马蒂斯产生了龃龉,并让这两位艺术家都开始了一段卓越的成长发展时期。
根据Smee的描述,马蒂斯标志性的《蓝色裸体:关于Biskra的记忆》(Blue Nude: Memory of Biskra ,1907)“迫使毕加索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他过往的创作,“并且重塑了毕加索创作的动力,最终成就了这位西班牙人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当马蒂斯在稍后看到这幅画时,他称赞年轻的毕加索为“一个令人激动的革新者”,并且赞美他是一位“可能值得自己学习“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