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傅克友:新股业绩为何频频变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7-05-03 20:13:06

 很多时候,当“老办法”遭遇到新问题,我们会怀疑“老办法”的合理性。比如说新股业绩变脸就属于这样一类情况。

  有业内专家统计,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至少已有30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如果加上业绩下降的公司数量,估计比例在15%~20%左右。专家表示,在今年一季度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如此之高的业绩首亏和首减比例,为历年罕见。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IPO机器加速运转,所以带来了这个结果。

  IPO的加速,被看成是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即增加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供应,更多地让市场配置资源。按照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说法,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尊重市场机制,顺应市场需求。

  新股业绩变脸,被认为是遇到新问题。于是,人们很容易将矛头指向证监会,指向当下IPO的加速,甚至指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新股业绩变脸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比如,2016年这个时候的新闻显示:A股一年中总共有145只新股、次新股上市,结果有58只净利同比下滑,占比达到四成,11只次新股一季报亏损;2015年这个时候的新闻显示:次新股公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普遍不佳;2014年这个时候的新闻显示:在一季报发布后,其中8家新上市公司发生了业绩亏损

  没有数据显示,今年新股和次新股业绩变脸更加严重,比例更高。其实,证监会已经加大了审核力度,尽量防止企业“带病过会”,今年1~4月份的过会率82.24%,为近年最低。但IPO速度的加快和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客观上间接导致新股和次新股业绩变脸的数量增加,但这更可能是一种错觉。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新股业绩“变脸”和IPO的速度与数量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内生于目前的IPO审核制度本身,内生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

  不让IPO“带病过会”,是审核制度本身难以完成的任务。按相关报道,证监会发审委总共才几十个委员,2016年主板召开了199次发审会,审核家数最多的4名委员全年审核首发企业分别为73家、69家、69家和69家,这怎么忙得过来?

  需要指出,审核制度本身和证监会的监管职责,不应混为一谈。不能说,审核越严格,监管力度就越大。证监会的监管,应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监管的其他方面,比如打击操纵股价、内幕交易、虚假信息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正是审核制度牵扯太多精力,影响了真正监管职责的发挥和实现,也导致一些IPO的公司敢于“带病过会”。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