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 要从制度上抑制暴富的人
谈到刘纪鹏的职业归宿,他毫不犹豫地说:“去大学教书和搞研究”。他认为在中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中,经济学和法学的结合至关重要。因此,他对开一门“经济——法学”这样的边缘学科十分感兴趣,而对资本金融的探讨更是他毕生的研究方向。
“种树教授”的理想
“35岁以前搞学术研究,45岁以前经营公司、从事管理咨询;45岁以后教书、50岁写书,60岁则去种树。”这就是刘纪鹏的人生规划。
从股改第一人到为270多家企业咨询服务的董事长,是45岁之前的刘纪鹏;走进中国政法大学,传道授业资本金融学和公司治理是45岁后的刘纪鹏;50岁刘纪鹏写下了改革论著三部曲,《大道无形——公司法人制度探索》《路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和《大船掉头——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阐述30多年来对中国金融改革成功的研究框架。
“唯独60岁种树的践行没有实现。15年前,我在联办和李青原畅想60岁时退休,就在北京怀柔山地一起科技育苗。如今,别人退休,我却重新上岗,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和资本研究院的两院院长,担子更重了。”刘纪鹏笑着说。
刘纪鹏虽然在60岁没有种下怀柔的树,但他种下了“资本金融之树”和“百年育人之树”。他奠基了资本金融学,并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股改第一人到创业板教父;从设计股权分置改革到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4000点教授爱称到十教授上书救市,刘纪鹏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爱,已经深入心田。他倡导股市新文化,当他不能为广大股民说话,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是他最伤心的时候。
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带出100多名硕士和20多名博士,并以“伟大于细微,严谨胜之母”的治学态度影响着他们。这些弟子一方面用所学在资本市场发光发热;一方面也为刘纪鹏的资本金融学理论汲取更多阳光和雨露。此外看过他书、听过他课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们,在传播和实践他的理论过程中,也让他的资本之树更加枝繁叶茂。现今,他履新主持商学院,用“一主两翼”的思路,即汲取名校MBA的学科精华加之“法商教育”和“金商教育”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