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跨界书画 添彩还是搅局
艺术评论人、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更是直言不讳:“首先,我不认为他们有真正的艺术市场,反正我是不会收藏他们的作品,同时我也不建议社会收藏。他们尚算不上真正的名人,像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有道德、修养、学识、教养的才是真正的名人,他们的作品价格当然要比一般的书法家贵得多,这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一个所谓的名人能同时具备这些素养,所以他们不具有真正的书画市场,也谈不上风生水起,真正的内行不会买这些作品。他们凭借自己的圈子卖作品,况且拍卖的价格并不足以作为参考的标准。中国人善长跟风瞎起哄,这点很要命。现在的情况是东南西北风乱刮,所以跟风者的下场可能会不乐观。其次,现在中国的文人很多已堕落,被社会拖下水,热衷于名利。这些人的作品在我眼里大都不具备收藏价值,因为他们没有风骨,对市场起了极大的误导作用,并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
本该属于雅人深致的艺术品收藏,现今几乎成了商贾囤积居奇的聚财之术。正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所言:“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之笔,见者争售。”作品优劣,本靠水平“说话”。现实则是籍籍无名之辈,作品再好无人问津;而那些所谓的“名人”,却“见者争售”。
目前这种现象并非市场常态,也不是一个健康、健全、有规范、有标准的艺术市场应该出现的事情。这只是国内艺术市场一片漂浮的泡沫,随着市场的发育成长,它终究要烟消云散。
艺术品非因人而贵
这些种种乱象,皆因“名人”二字所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本是不可分开的共同体。但是,古往今来的名人,其作品价格在艺术市场上居高不下的原因绝不只是有名而已。郭沫若曾为《鲁迅诗稿》作序:“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名人’这个词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贾廷峰说道,“古代的名人有真材实料,他们能够担当得起名人这两个字,但是现在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所有的名人都要打个问号。名人以外的东西似乎更大,欠缺真功夫。当代评判名人的标准不准确,夹杂着很多金钱、面子、裙带等因素。这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标准,需要后代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