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壳生意调查:资本玩家无风险套利 以并购之名行坐庄之实
来源:界面
华尔街有句话说,投机就像山岳一般古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用来套用今天A股市场的壳生意同样合适。
回顾A股市场的炒壳演变历程,从早期的职业投机客们纷纷押注垃圾股重组,实体资产借助反向收购壳公司曲线上市,再往后的产业资本攒局跨界并购以及目前各路资本井喷式囤壳运动……壳生意已经成为所有市场参与主体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
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A股壳生意尽管在监管政策、新股提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出现退烧迹象,但依然是资本玩家的无风险套利游戏。
不断升级的炒作路径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壳生意的主要套路就是依靠提前押注壳公司博取重组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包括著名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牛散周爽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均取得不俗的业绩表现。
这一路径在近年来开始上演升级版——各路资金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壳公司的短线押注,被动地获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重组行情。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人)运用资金加杠杆的方式直接举牌甚至于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寻求上市公司的协同配合或完全主导等方式,将重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从而在消除不确定性的同时更大程度地获取二级市场的超额收益。
说起A股市场炒壳,就不得不提到被誉为“并购教父”的宋晓明。他曾参与或主导S\*ST恒立(8.430, 0.17, 2.06%)(000622.SZ)、ST长信(600706.SH)、天目药业(600671.SH)、国农科技(39.230, 0.65, 1.68%)(000004.SZ)、*ST新都(000033.SZ)、\*ST亚星(10.170, 0.17, 1.70%)(600319.SH)以及\*ST星湖(6.730, 0.11, 1.66%)(600866.SH)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壳生意。
界面新闻发现,早在2009年-2010年,宋晓明押注ST长信时所动用的资金规模不到2000万元,即便是在重组行情中获利近90%套现后也只有3000多万元。但恰恰就是这笔资金,为宋晓明的长城国汇旗下第一只有限合伙基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借助大批杠杆两度撬动天目药业控股权,目前其累计持股市值更是已经超过了20亿元。
宋晓明认为,只有建立在上市公司基础上的产业并购和整合,才能整体解决企业收购、改组、价值提升、特别是投资退出的问题。
但一位并购人士则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宋晓明在天目药业所获取的巨额投资收益,完全是仰仗二级市场壳公司整体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下手早是最重要的因素——2011年A股市场壳公司市值的中枢在10亿元左右,而2016年下半年以来这一数值甚至被快速推高到了50亿元左右。
除了宋晓明,杉杉集团郑永刚一度以囤壳而名声大噪。在囤壳艾迪西(27.250, 0.20, 0.74%)以后,郑永刚拉来申通快递借壳,进而在重组暴涨行情中赚得盆满钵溢;即便是*ST江泉重组卡壳,也似乎没有影响到郑永刚的收益。而哪怕星河互联百亿借壳的重组事项遭遇失败,郑永刚在希努尔(21.290, -0.21, -0.98%)的筹码账面仍然浮盈颇丰。
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还有蝶彩资产、新价值投资的罗伟广等资本运作高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产业并购“裸奔”盛会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A股市场至少有106家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转让,而“易主”的上市公司也已经超过了50家。
伴随着壳生意的持续升温,打着产业并购旗号的各路资本将“壳”价格越炒越高,一方面二级市场壳公司市值持续大幅飙升,另一方面壳公司的股权转让溢价也是十分惊人。
2016年初,汪潮涌以16.5亿元的高价接盘深圳惠程(16.990, 0.00, 0.00%)(002168.SZ)8674万股,均价超过19元/股。当时,深圳惠程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仅仅为8.89元/股,整体溢价水平超过110%。
到了2016年末,赵薇以30.6亿元的更高价格接盘万家文化(600576.SH),大幅度刷新了买壳总价的最高纪录。更令人关注的是,赵薇以6000万元撬动30亿元、高达50倍的杠杆刷新A股市场买壳杠杆的最高纪录。
然而,与疯狂抢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市场以借壳为目的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事项却提前开始降温。
界面新闻统计,2012年至2015年期间,A股市场借壳类重组持续急剧升温,分别达到15例、45例、68例和75例,但2016年全年仅有27例,并且其中21例是集中于上半年,下半年只有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