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员工持股计划减持 逾半获“高送转”助力
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
和出炉时市场的喧闹相比,员工持股计划的退出总是低调。微妙的是,员工持股计划在锁定期满减持时,逾半数还是借助了“高送转”等老套路,通过利好消息来推高短期股价的情况并不少见。
今年1月前两周,已有猛狮科技(31.220, -1.17, -3.61%)、易事特(37.250, -1.66, -4.27%)等4家员工持股计划宣告股票出售完毕暨计划终止。目前A股市场上,锁定期满的员工持股计划约有193个,其中40家上市公司41个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宣告股票出售完毕(33家持股计划是在去年下半年进行的减持),结合各家公司减持时点的股价表现和大宗交易价格看,41个员工持股计划中约有35家能确认卖出获利。
而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是:40家员工持股计划减持的公司中,24家在存续期间推出了高送转的方案。
“高送转是员工持股计划解套的利器。”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e公司记者表示,“员工持股计划和市值管理之间关系微妙,从减持情况看,上市公司持股计划想要赚钱还是相对容易的。”
精准投放的“高送转”
“不送转,怎么解套啊。”去年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减持的某公司证券部门负责人“语出惊人”,却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最近预披露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司中,已有4家员工持股计划都在“高送转”等利好公布后的一周左右进行了清仓减持,甚至出现了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和员工持股计划同步减持。
天龙集团(24.400, -2.00, -7.58%)实际控制人2016年11月17日提出了每10股转增15股的201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打响了2016年度高送转的“头炮”,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中天龙集团股票连续两天涨停。到11月25日,天龙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宣布减持完毕。
去年11月23日宣布每10股转增28股的云意电气(47.100, 0.89, 1.93%)的情况也有些类似。在2016年3月宣布对员工持股计划展期的美克家居,12月12日预披露了“每10股转增13股,同时派发现金红利3元”的分配预案后,也在12月19日清仓了员工持股计划。
近半年来送转比例最高的易事特,让参加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领到了最大的“年终红包”。2016年3月,公司实施了“每10股送红股10股”的201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到了11月28日,易事特宣布2016年将推出“10转30派0.9元”的分配方案,股价也从11月28日的26.3元/股一路飙升至最高54元/股。到今年1月4日宣告持股计划股票出售完毕及终止。如果考虑到该员工持股计划中动用了6倍的杠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415名员工可谓赚翻。
实际上,全部41份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方案中,有24家公司在持股计划存续期间推出了最低10送转4股,最高转增30股的年度或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割肉出逃留悬疑
证券时报曾在去年8月盘点时发现,飞马国际(18.220, -0.86, -4.51%)、中南建设(9.800, -0.45, -4.39%)等员工持股计划曾“快刀斩乱麻”认赔离场,由大股东自掏腰包“保底”,御银股份(7.010, -0.40, -5.40%)也表示由于“考虑员工筹资需要”,没赚什么钱就撤出。
2016年底的清仓情况则更加扑朔,出现了国联水产(8.000, -0.15, -1.84%)、芭田股份(8.920, -0.32, -3.46%)、信雅达(18.490, -1.42, -7.13%)等3家持股计划明显较高浮亏的公司。
芭田股份的员工持股计划具有代表性。公司一期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4月完成建仓,买入均价为18.33元/股,员工持股全额认购资产管理计划中的次级份额。自员工持股计划解禁至今,芭田股份的股价一直在9元~11元间震荡,2016年12月12日员工持股计划宣布全部卖出。
存续期将满、员工资金需求、资本运作遇挫,是这些员工持股计划“割肉”减持的表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