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突破3000家
2000年,国家提出“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目标,2010年11月,A股上市的股票数与此“巧合地”站上了2000只的新高地。此时,A股市场的股票结构也极大丰富,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不同层次。
“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对改变整个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意义重大,也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全覆盖。”在资本市场扮演过多重角色的尚志强如此表示。1997年以来,尚志强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市金融办上市重组处、上市公司天业股份(13.730, 0.00, 0.00%)当过高管。
尚志强认为,国企解困告一段落之后,A股市场进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时期并持续至今。期间A股市场的扩容开始加速——A股迎面跑过“第三个千股”只用了6年。
“这6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转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发挥了资本市场基础功能。”不约而同,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转型”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为A股输送了新鲜血液,资本市场率先启动经济形态转型,起到了对新经济的引领作用;二是市场的并购重组潮涌,新兴资产适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重新配置。今年以来,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顺丰控股迅速通过借壳上市登陆A股市场,成为最新的典型案例。
由此,站在3000只A股的“高度”省察,豁然解悟的是,上市A股“千进位”用时的缩短,是缘于前20年资本市场于艰难中基本完成了国企解困历史使命后,走向成熟的A股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此时得到了充分发挥。
行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
拉开A股历史画卷可以发现,26年里,上市公司行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有着特殊的关系。
“经过26年新陈代谢,A股公司主体结构已经多元化;民企在上巿公司群体的比重逐年提高,表明民营经济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已成为重要力量。此外,证券市场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公司和行业龙头,从上市公司就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上海市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张赛美如此表示。张赛美此前曾在海通证券(16.670, -0.04, -0.24%)深耕投行业务多年,投资了一批新兴产业公司,并帮助这些企业登陆了资本市场。
官方发布的产业数据是个佐证。2016年11月24日,工信部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批60家示范企业名单进行公示。记者看到,如果不计上市公司发起人企业或集团公司的话,有25家A股上市公司入列该示范企业名单,占比42%。而同时公示的5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批培育企业名单中,有18家A股上市公司,占比31%。
“我们的数据研究发现,1995年至2015年,从结构来看,周期性行业、消费性行业和新兴产业特点明显。”诺德基金的基金经理胡洋说,他和他的助手诺德基金策略研究员潘永昌,分类描绘出了25个行业20年来的资金效率和行业排名曲线。
记者看到,从2000年开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金效率开始由负转正,说明此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创造的平均价值高于全社会所有行业创造的平均价值,并且在2004年达到价值创造的最高水平;同时,带动钢铁行业在当时全社会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对比A股市场,1999年和2000年,正值武钢股份(3.680, 0.12, 3.37%)、首钢股份(6.570, 0.03, 0.46%)以及宝钢股份上市,而在此之前,鞍钢股份、大冶特钢(14.050, -0.61, -4.16%)、本钢板材(6.230, -0.11, -1.74%)、太钢不锈等上市。随着钢铁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的壮大,有力地提升了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这种密切的关系还表现在纺织服装行业。1998年1月23日,随着上海浦东12万锭落后棉纱锭回炉报废,纺织业率先压锭脱困。数据显示,恰从1998年起,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效率由负转正,一直保持到2001年,同时,带动纺织服装行业在1999年和2000年位居全社会所有行业排名第八位。
从长期情况看,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为亮点。这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效率较长时间为正且名列前茅,并带动其所处行业在全社会所有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5·19”行情,这可视为中国新经济在资本市场的一次预演。1999年5月19日,A股引爆了一场“5·19”网络股行情。申万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