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分钟2万字:董明珠在格力股东大会说了这些话
有工作人员补充,福州微宏的这轮估值23亿美金,还超过了银隆,利润2个多亿人民币。这个可以在网上查询的到,去年利润1亿多,今年预计2亿多利润。
魏:从这个估值比例的话银隆是500多亿。微宏在中国起步做钛酸锂电池用的电芯是我们收购的美国奥钛的产品,世界上做成产业化的钛酸锂电池只有两家:一家是奥钛,一个是日本的东芝。现在日本已经有6家大企业开始干钛酸锂。他们是单分子结构,纳米球形只有我们有独家秘诀。
中国已经有超过50家开始往行业里面走,都是走的干法单分子结构的钛酸锂,容易胀气,生产工艺解决不了。这也是股东关心、网上炒的,大家可以到现场看,右边的电池所有电池厂都想做钛酸锂,实话实说。但是胀气问题一个是分子结构,一个是电池制造工艺,咱们光电池工艺有上百个专利,这就是开放的专利,他们无法制造的。我们收购奥钛后停止了对微宏提供电芯,自己都不够用。也停止提供了纳米球材料,他现在买了安康四川的。微宏的电池技术是建立在我们收购的奥钛基础上,他是一个运营商为主,现在也往制造商干了。这次我们上了三期工程,很多都是格力做的,这里面很多智能装备都是格力的,这些机器人(23.510, -0.27, -1.14%)都是格力的。
董:这个平台对我们的自动化装备也有非常好的帮助。通过这样的一个服务过程,我们对相关技术、相关参数从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平台给我们,何时做这么大也不好说。这里面原先都是进口的,我们合作后跟他讲要给我们做,才进入做这部分。
股东问:假如收购成功后,是独立发展整合,还是深度整合?还有双方团队问题。
董:既然是收购,企业就一种文化,不会有两种文化。当然也会把银隆好的转化成我们这边来,更多的还是我们这边……毕竟魏总那个时候确实很困难,要去跑市场,还要搞生产,方方面面的。比如成本控制,我认为是有缺陷的,我们收购一定会按照我们控制成本手段来,杜绝一起腐败和空隙。这个必须接受格力的文化。还有人问收购银隆是否会把班子换掉,我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换?人家干的好好的,甚至比我们还优秀,在某一个特定领域比我们强多了。任何一个人只要热爱企业都应该给一个很好的岗位。既然收购了,就不是你和我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谢谢。
股东问:董总,请问传统空调行业你怎么看待?今年去库存也基本结束了,中长期你怎么打算?包括战略上、战术上的。
董:空调上保底就是在市场份额上不可下滑,领导这个行业。空调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商用领域。比如军队用的潜水艇、舰艇还有很多需求。另外,现在最高的500米高的大楼用的是格力的产品。难度在于500米范围内保证温度一致,这是个技术难题也是挑战。我们已经拿下了。现在还有几个独有技术,光伏空调。目前为止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们有。国际上已经几百单了,已经装好使用十几单了。后面还慢慢生产中,商业领域成长空间还很好。在智能暖通领域,过去空调制冷,未来空调制热也需要我们开拓。格力现在双级压缩机还继续升级,三级压缩机已经出来了,我们拥有三级压缩机时候双级压缩机可以对外出售了,这也是一块很好的市场。
只要不断创新,围绕市场,真正好的营销是创造市场不是守住市场。比如手机,乔布斯苹果为什么卖的好?他创造了一个需求。所以我们也要创造一个需求,保持领先地位。这也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做到的目标。至于发展多块要根据市场。100万台的市场能占50、60甚至70,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股东:我想了解下美国奥钛的情况,魏总介绍下,现在美国奥钛负面比较多,它的专利对公司有什么影响?二是增发方案为什么不配股而是定向增发,现在网上对望总负面比较多,望总是资金专家选择买进卖出的时机非常到位。
魏:第一个问题我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望总回答。关于奥钛的负面的新闻是事实,这个公司35年历史从来没有盈利也是事实。原来两任CEO围绕军方市场做文章,向民用市场进军晚了整整10年,这是他的历史遗留问题。咱收购他就是冲着技术去的,目前为止美国所有的生产工人顺利遣散完毕,所有劳资纠纷干干净净没一个,至于说有个别小股东诉讼是因为换了一家审计事务所。原来(审计)全是白人,现在收购后技术生产、主要研发搬回中国,审计事务所没有,对中国会计事务所报表不认同。叫他们来了两趟,不理解中国的会计制度。现在美国会计制度和中国会计审计制度不同导致了小股东的诉讼,目前都处理完了。美国除了保留材料研究和几个核心技术骨干外,其他人全部裁掉了,亏损今年应该平衡了,明年开始盈利。35年来被中国人终于做的开始盈利了。我们既然控股了,是绝对控股,下一步退市还是增资扩股,还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技术已经买回来、专利已经买过了,都掌握在手里了。
望:我们当时停牌的时候,空调行业面临下滑,格力在行业面临40%份额要去转型,按照谈判规则为了不泄漏信息,选择立即停牌。我们给了银隆现金选择权利,但是银隆的股东不愿意拿现金,愿意拿股票,分享银隆与格力发展的历程。这个情况下就面临国资股东被摊薄的问题,我们国有最大的股东是18.22%,如果不做定向增发就失去了控股权,所以必须定增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你们对这一做法可以去国资那边交流。
第二个方面,对员工激励来讲,借这个机会推出员工持股,资本市场也是非常赞同的。这么多年是格力的员工为格力做出了贡献,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包括董总和员工都非常踊跃,从市场上来看,也有员工持股亏掉的——招商蛇口(16.490, -0.52, -3.06%)可以看到做不下去了。未来的三年只有员工自己最有信心。置于我自己,依法依规办事情,当时减掉了自己需要家庭需要以外,也看到了行业的压力。格力并购银隆成长空间很大,我个人很有信心,董总看得更远,我们个人可能这方面没做好,确实有需要大家理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