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网自解会员收入确认之谜 销售模式解绑助力新政
乐视网(44.610, -0.71, -1.57%)自解会员收入确认之谜
□本报记者 任明杰
日前,乐视网在披露三季报的同时发布了“新增会计政策”的公告,对会员收入的确认依据除继续保留当期确认的方式外,增加递延确认的新政。在这背后,乐视网自2013年下半年推出超级电视后,由于捆绑销售模式下的会员收入一直在当期全部确认从而涉嫌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甚至被质疑财务造假。此次新增的会计政策将在多大程度上厘清一直萦绕在乐视网头上的会员收入确认之谜?这一新政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乐视网的公司业绩?
厘清会员收入确认之谜
根据公告,在“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科目下,乐视网对会员及发行业务网络付费服务收入的确认依据除继续保留“根据当月实际销售的服务价格确认为当期收入”外,增加“实际销售的服务超过一年以上的逐年递延”。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会计政策的增加或将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一直萦绕在乐视网头上的会员收入确认之谜。2013年下半年乐视网推出超级电视的同时,还开创了“终端+会员费”的捆绑销售模式。但是,在采用这一模式的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也就是2014年,乐视网便因为会员收入确认之谜而遭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19亿元,同比增加188.97%,其中,付费业务收入15.26亿,同比增长288.22%。但是,预收账款和递延收入科目下却仅是零头。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质疑,乐视网没有按照会计惯例将会员收入作递延处理,而全部在2014年确认收入,从而涉嫌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甚至财务造假。此后,围绕乐视网会员收入的确认之谜便一直质疑不断。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乐视网方面获悉,从今年开始,乐视网实际上已开始执行“实际销售的服务超过一年以上的逐年递延”的会计政策,乐视网董秘赵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增加会计政策公告同时发布的2016年三季报便是根据这一最新的会计政策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