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教育文化

上海9月起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10-06 18:01:50

  改变评价方式,家长的焦虑你懂吗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目前,“等第制”评价指南已经正式发布并发放至上海各区、各学校,相关培训与推进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学校方面,或许有足够的时间提前适应评价方式的改变,但家长呢?2013年时,上海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不布置书面作业等。

  这一看似对学生、家长、教师都有好处的科学评价机制,却在当时被一些家长“吐槽”。一些家长因为担心一、二年级抓得太松,三年级跟不上,而给孩子在课外报很多补习班。

  如今,小学中高年级的评价制度改革又来了。这难免会让一些家长摸不着头脑并且备感焦虑。

  朱蕾说,新的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在“解放家长”。

  “你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自己做作业,自己复习课本,学习成绩还很好,会羡慕。你们有没有看到,同样的分数背后,别人家是怎么花时间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朱蕾见过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天天陪着孩子做作业,辛苦至极,却也没达到理想的成绩。她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最应该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时候,把眼睛放在了分数上。

  她介绍,评价机制的改变,本身就是为了改变家长、教师对什么是“高质量学业”的看法,继而改变他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家长一开始可能会不理解,但我们会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知道,孩子并不会因此输在起跑线上”。

  教师如何适应新的评价方法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翻看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发现,教师今后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

  比如语文,“学习兴趣”一栏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听读兴趣、表达兴趣,学习习惯中老师要关注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学业成果也需要关注,语言知识、语言运用等都要评价。

  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和课后,都需要利用各种机会观察学生。这对一名一节课可能要给30多个学生讲授的老师而言,似乎难度颇大。

  对此,谭轶斌介绍,评价指南只是给出一些指导评价的案例,并非是统一的评价模式,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发挥。

  并且,“等第制”评价并不倡导教师评价过密、面面俱到。“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她说,“等第制”评价的目的不是加重老师的负担,而是让教师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自己的一句评语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态度”。

  朱蕾告诉记者,实际上,教师不可能在上课过程中专门为了评价而放慢进度,“评价”更多是融入教师的肢体语言和随堂用语,“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比如同学们都会对某个同学爱动脑筋印象深刻,那有什么不可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