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校长郑强:舞台上的人总希望听到有掌声
在喜欢郑强的师生中,郑强被称为“强哥”。大三学生罗云(化名)直言不讳自己对郑强的喜爱:“我们都把校长当明星啊,强哥对于大家来说像是精神崇拜和信仰。”罗云说,大家见到强哥,就像见到吴亦凡这些明星一样。周围很多同学,会因为校长的出席而跑去参加某个会议。大二学生刘旭(化名)说,强哥说话比较豪爽、直接。毕竟是西南地区的重庆人,很多时候说话不委婉,就是直来直去。学生们之间流传着校长表情包,郑强开会的表情、发言稿里某一句有趣的话,都会被脑洞大开的同学制作成图片。有时候不熟的同学想很快熟起来,发个校长表情就行了。
有“亲强哥派”,就有“不亲强哥派”。
贵州大学一名退休教师提到郑强说,“他啊,就会吹牛。”他认为,郑强吹的比做的多,“你看他在网站上那些视频,手舞足蹈,哪里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小品演员。”
贵大的一名年轻教师评价郑强:“说的多了,就显得做的少了。”
但郑强并不认为自己做得少。
比如,他在贵大推行“通识教育”,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在贵大,大一不分专业,大二才分专业。郑强认为,理工科学生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在大一,郑强开设了选修课,包括国学。
工商管理系大一学生张丹丹(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来上选修课的人挺多,但下半学期就越来越少了。”她说,“我理解强哥的苦心。”作为学生干部的她曾参与一个历史知识调查,“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连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都不知道。我们学生确实要懂点历史,有点情怀。”
但“理解强哥苦心”的张丹丹最近也不去上选修课了,她说,“整个社会都很功利,我们毕业工作用的还是专业知识,学这些也许用不到,大环境所致,没办法。”她甚至怀疑,“大一一年是不是白白浪费了。”
郑强知道一些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开展通识教育是对的,“你看看,学生越是有这种心态,就说明通识教育越有必要。”
2012年,郑强启动了贵州大学行动计划,提出建设贵州大学新校区。在省里的一次会议结束后,他跟上省委书记的面包车把计划书递了上去。
省委书记很快批示启动贵大新校区。为此,贵大拿到了40个亿。
郑强还提出“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理念,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就是因为“贵州茅台酒”这个招牌而专门开设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专业来服务贵州。
郑强对自己的办学理念很自信,“我现在把一系列的东西搞得和贵州匹配。你看这办学思路多清楚?”
郑强把自己在贵大的四年总结为“脚踏着地,手撑着天。”
在贵大的努力,叫做脚踏着地,为中西部教育呐喊,叫手撑着天。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强在全国人大会上多次提交议案,希望国家对中西部教育给予支持。
2013年3月,郑强在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