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问题药品背后都有啥问题? 假药利润高达500%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9 11:00:55

  从“毒胶囊”“假药品”“假器械”到“问题疫苗”,药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因为危害药品安全犯罪不仅直接侵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安全,还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前不久,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两个专项立案监督工作推进会。记者获悉,2015年,浙江省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443人,起诉1235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相关刑事犯罪1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5人,挂牌督办18起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立案查办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职务犯罪49人,其中渎职犯罪案件44人。

  假药利润高达500%

  本是“救命稻草”的药品,竟被利益熏心的人拿来造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药物可能是假药,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33%,每年全球假药的销售额多达750亿~2000亿美元。

  假药案在我国频频发生,据统计,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督促食药监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4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77件。

  记者了解到,假药利润丰厚可观,几块钱成本的减肥胶囊可以卖到成百上千元,内地生产的几百元的烤瓷牙冠以“进口”的名义就可以卖到上万元,高昂的利润也使一些丧尽天良的人走上制假造假的犯罪道路。

  今年2月24日,浙江省湖州安吉县人民法院对首例“微商”涉罪案一审宣判,10名销售“中药减肥丸”的“微商”,被安吉法院以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分别判处拘役4个月至有期徒刑6年半不等的刑期,并处1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罚金。

  2014年3月至8月间,犯罪嫌疑人朱某、刘某以每粒0.19元的价格,购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的“三无”散装“减肥”胶囊60万粒,自行按照30粒/包进行包装,并贴上“中药减肥丸”标签、用法、注意事项等字样进行包装。而后通过微信、微博进行广告宣传,并以2包1个疗程,每盒140元至320元不等的价格向刘某等人销售。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