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起步较晚,正在追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8 12:14:41

  1粒中国野生大豆,却由美国种子公司提出了64项专利的保护请求。

  1∶64,这样悬殊,让人禁不住要用近日跟着奥运小将一起走红的“洪荒之力”一词来形容。

  洪荒源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有能力改变世界的力量,对于埋藏着一个物种、一个品系独特属性的籽种来说,称其拥有“洪荒之力”实不为过。 

  这种力量不是轻易获得的,需要对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后代性状鉴定评价,对种质信息标准化整理整合等才能激发出来。这些工作,统称为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

  对中国野生大豆的种质资源挖掘,以及在其基础上的专利权的主张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在2000年完成的。

  一粒土生土长的中国种子,却由美国公司发现了它的“洪荒之力”,很多人会问,为什么?

  是意识问题吗?

  中国地大物博惯了,物以稀为贵、以丰为贱,守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巨大价值和珍稀性。

  这里所说的不局限于农作物,中国种质资源的流失包括动、植物。笔者曾去哈尔滨一畜产公司采访,董事长李玉田就连连吐槽中国的大动物育种,“采用选漂亮选谁的不科学方式,不顾遗传资源的流失;近20年没有大动物育种工作,没有中国自己的种猪,却要大价钱引进国外品种。”

  说得通俗些,就是没有这根弦。在对成品的产量、数量、质量的追求中,不经意忘了“本”,忘记了对种质的保护和优化才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

  是技术水平问题吗?

  基因的检测分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匹配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这方面中国起步较晚,正在追赶。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对我国1346项技术与国外差距进行的定量评价”显示,我国在生物领域跟跑技术占比六成以上。

  事实上,还有更为关键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