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至亿亩 主食化是近还是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6 23:51:36

  “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势在必行。”余欣荣说,马铃薯产业化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要满足潜力巨大的市场,还需要从各环节入手,不断加快产业化步伐。

  “育种创新还需加强,尤其是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戴小枫说,马铃薯因为产地、品种的不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山东产区的一些品种亩产可达3—4吨,但淀粉含量较低,出粉率低;相反,淀粉含量较高的甘肃“一点红”,出粉率高,但亩产量却仅有1—1.5吨。专家表示,如何培育出高产且高淀粉含量的品种是产业开发的另一关键。

  王小虎介绍,农科院构建了245个马铃薯品种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确定马铃薯的筛选体系。共筛选出4个生态区的18个适宜主食开发的品种,加快破解这一难题。

  “加工难题亟须破解。”戴小枫认为,全粉加工环节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企业力量薄弱,产能较低。目前全国只有8万吨的产能,而且实际开工率不到一半。二是生产成本偏高。“以熟粉来说,面粉每吨成本为4000元,马铃薯全粉每吨需要1万—1.2万元。如何解决成本偏高的问题将是今后的重点。”

  “主食产品要更加丰富。”余欣荣说,企业能够灵敏地发掘市场需求,创新出更加多样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据了解,马铃薯馒头已在京津冀600多家超市销售,但要满足不同区域的饮食习惯,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还需要企业加大创新产品的力度。

  马铃薯产业化,不会与三大主粮争地

  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大力推行马铃薯产业化,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会不会形成与三大主粮争地抢水的局面?

  “推广马铃薯产业,不会与三大谷物抢水争地。”曾衍德说,利用南方冬闲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生产,力争形成马铃薯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局面。

  “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正好与调整种植结构相契合。”曾衍德说,当下玉米产能过剩,过去12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2亿多亩,其中“镰刀弯”区域就占了近四成。未来,“镰刀弯”地区可以增加需水量少、产量相对较高的马铃薯种植面积。

  马铃薯产业化,更应该有重点地梯次推进。余欣荣说,未来将按照“一个主中心、七个次中心”的整体布局推进。作为主中心的北京,将成为马铃薯产品研发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引领性的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梯次推进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马铃薯开发,培育消费群体,拓展消费市场,并根据区域消费习惯,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马铃薯产品,满足消费需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