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五常大米造假迷局:官员担任掮客 因一起交通事故暴露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5-06-28 22:23:55

中国新闻周刊封面图片

中国新闻周刊封面图片

封面故事:五常大米乱象调查

近年来,五常大米屡屡曝出造假问题。业内人士估算,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调查采访发现,过去,五常大米造假的主要方式是往大米中加香精、加蜡等添加剂,但目前五常大米造假出现了升级版——“调和米”。所谓“调和米”,又称为“勾兑米”,就是将外地水稻或者五常当地产的非稻花香品种水稻掺到传统的稻花香中,按不同比例勾兑而成“调和米”,最后以稻花香所占比例核定价格。

对于“调和米”问题,五常官方内部有认知上的分歧:一种看法认为这是造假行为,而另一种看法则认定这是出于“市场需要”。

去年底,黑龙江依兰县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意外地牵扯出一个从外地收购水稻到五常市销售的利益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调和米”勾兑的利益链条上,催生了大批“掮客”,他们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能够打通各种关卡,暗中操纵大米买卖。

五常大米之乱,既包含大米产业品牌保护和监管的困境,也体现在大米生产和销售环节所衍生的这条灰色利益链的野蛮生长。

一起交通事故揭开的造假迷局

“近些年五常勾兑大米催生了大批掮客,这些掮客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暗中操纵大米的买卖。这些五常市的掮客能从外地收稻并且顺利通过政府设置的关卡,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

本刊记者/王全宝(发自黑龙江五常市)

近年来,市场上的黑龙江“五常大米”造假泛滥。这些问题大米包括“杂牌米+香精”,以及“调和米”掺假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造假手法,是收购外地的水稻到五常倒卖给当地大米加工企业,再勾兑成“五常大米”进行销售,从中赚取丰厚利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