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人祸怎能等同天灾?质疑北京拟立法定霾为气象灾害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9-25 20:15:22
,削弱治霾的主动性。环境治理本就任务艰巨、千头万绪,挂上“气象灾害”的名,给人一种“天不遂人愿”的印象,容易导致一些人治霾的压力变少,责任变少,努力也变少。一旦治霾不力,有天气来“扛”,相关追责也会难以顺利展开

应对雾霾,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气象补救对于治霾只是辅助作用,治标不治本。如果不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再多的“天帮忙”以及临时措施也无济于事。这种将雾霾作为天灾而忘了“人祸”的错误倾向尤其需要警惕。

应该看到,霾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心肺之患。加快治理霾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需要政府、企业、公众携手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唯有从根本上、源头上着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霾的发生。

 

立法是件严肃的事情,其首要前提是要厘清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尤其是对于雾霾这种影响范围广、公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对于雾霾的成因、治理,立法方面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既影响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也干扰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否则即使初衷再美好,恐怕结果也会事与愿违,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