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祸怎能等同天灾?质疑北京拟立法定霾为气象灾害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9-25 20:15:22
,削弱治霾的主动性。环境治理本就任务艰巨、千头万绪,挂上“气象灾害”的名,给人一种“天不遂人愿”的印象,容易导致一些人治霾的压力变少,责任变少,努力也变少。一旦治霾不力,有天气来“扛”,相关追责也会难以顺利展开。应对雾霾,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气象补救对于治霾只是辅助作用,治标不治本。如果不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再多的“天帮忙”以及临时措施也无济于事。这种将雾霾作为天灾而忘了“人祸”的错误倾向尤其需要警惕。
应该看到,霾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心肺之患。加快治理霾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需要政府、企业、公众携手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唯有从根本上、源头上着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霾的发生。
立法是件严肃的事情,其首要前提是要厘清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尤其是对于雾霾这种影响范围广、公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对于雾霾的成因、治理,立法方面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既影响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也干扰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否则即使初衷再美好,恐怕结果也会事与愿违,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