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北京3年仅完成PM2.5改善目标不足1/3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25 20:07:50
  北京PM2.5浓度下降不足三分之一

  北京在“大气十条”实施的近三年中,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虽有明显改善,但仅占下降目标的30%,要达到“大气十条”规定的2017年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意味着在2016、2017两年内北京需每年下降10微克/立方米。这就需要北京采取多种措施,联合周边省份才有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报告指出,2015年12月两次启动红色预警使重污染期间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下降17%至25%,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20%左右的浓度削减可能使PM2.5浓度降低100μg/m3以上,这意味着,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PM2.5浓度峰值。

  超四成重污染天集中京津冀及周边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重污染天气高发地区,占全国总天次的44.1%。

  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2014、2015年污染气象条件状况相对2013年分别转差约17%、12%,长三角地区转差约6%和1%,珠三角和成渝地区污染气象条件状况变化不大。气象条件状况在“大气十条”实施过程中没有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助推”作用,在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甚至起到了不利作用。

  报告认为,重污染天气的出现是不利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重污染应急措施只是治标的方法,要从源头消灭重污染天气,核心在于大幅度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超六成重度及以上污染发生在冬季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21.6%;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3%,重度及以上污染占3.2%,其中67.4%发生在冬季。

  评估表明,降低全年大气PM2.5浓度的关键是减少冬季燃煤取暖污染排放,北京地区则除了减少冬季南部“2+4地区”的散煤燃烧,还应协同周边杜绝/减少秋季秸秆燃烧。

  专家组指出,要实施冬季供暖地区应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技术体系和相关制度,实现对城市重污染应急预案的科学制订、动态评估和持续优化。加大冬季污染防治力度,如制定针对冬季污染防治法规,对重点污染源排放实施季节性排放限值,优化工业生产过程,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调整。

  □追问

  1 改善PM2.5浓度北京还需哪些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