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公务员:单位分房9000元/㎡ 吃饭一天6元
要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需要有多高的收入——年收入10万元、20万元还是30万元?
现实问题是,通往中等收入群体的路上,有多座大山横在面前:户籍、房产、子女教育等,每一座都在拉远我们和中等收入群体之间的距离,中等收入群体的门槛也在无形中被推高。
金钱容易衡量,获得感不易寻找。在中等收入群体身上,我们不应只看到苍白的银行卡中的数字,而应该是能否有一种闲庭信步的心态,能否有“日扶瑶琴听音”的惬意,能否体现出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显然又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上月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决策,推进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已越来越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就此话题,《每日经济新闻》寻找样本,访问专家,对比今夕,参考海外,试图通过这组报道管中窥豹,一探中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路。
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需要发展起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走向发达的经验。
5月1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六个必须”,以致力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大批低收入群体跻身中等收入群体。而当前,是否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员,如果仅用个人收入一项指标来衡量,或许有失偏颇。实际上,户籍、房产、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指标,都会对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划分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白领、公务员、企业主等多个群体进行样本调查,试图呈现出不同行业中等收入群体的感受差异。
农民有望成中等收入群体主力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对于中央如此浓墨重彩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安排。
常兴华认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增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