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养老休闲

“以房养老”试点即将结束 两年四地仅59户投保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06-05 10:46:10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章成霞 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可以说,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问题:靠谁养老,去哪里养老,用什么方式养老等等,已经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2014年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房养老”保险,今年的6月30号两年试点就要到期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根据国内商业保险公司披露:目前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两年的时间仅有59户投保,办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户。从数据上来看,这个试点似乎是惨淡收官。那么以房养老为什么会遇冷?未来应当如何破解以房养老难题?

  北京12户18人投保,上海11户13人投保,广州11户14人投保,武汉1户2人投保。全国四地办完所有流程的是38户47人。这是自2014年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2014年7月1日起试点以房养老,到今年5月20号,国内商业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这个数据出乎行业的预料,也不由得让公众重新审视以房养老模式的前景。以房养老,就是老人将拥有的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人同意的处分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简单来说就是:拿房子换钱养老。去年3月,经保监会批准,首款保险版的“以房养老”产品由幸福人寿推出。北京市民康先生老两口在参加完保险公司的推介会后选择了这种养老方式。据了解,康先生和老伴所住房屋当时市价约为305万元,对照费率表,夫妻二人每月领取养老金总数约为9100元。

  康先生妻子表示,当时听完推介会的介绍,就签字了,同意参加这个以房养老的这个保险。

  康先生认为,“我们俩工资才7千多点,他们给我九千多一点,对我们这个家庭,对鳏寡孤独,就是这种无子女的家庭是最合适的。”

  康先生和老伴是失独老人,幸福人寿工作人员也曾也表示,这款产品的最初设想,也是主推失独的孤寡老人,或者无子女的老人。幸福人寿前董事长孟晓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司把以房养老产品定位为一个小众化的保险产品,对以房养老的市场冷遇,他并不担心。

  孟晓苏解释,“我们没有感觉到冷遇,因为产品本身是被冷遇了十几年,保险公司都不敢推,主要原因是顾虑房价会下降,他们等了十年,结果十年房价上涨了好几倍。所谓冷遇是人们对这个产品的期望值太高,希望一推出有成千上万户就能够入保和服务到位。实际上现在是试点期间,在试点期间,还要克服很多障碍。”

  与北上广武汉四个试点城市的冷遇相对应的是,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首位申请“以房养老”的老人已经去世,该老人自2010年起向社区和街道提出以自己名下的一套产权房作倒按揭,所得用于改善自己独居的生活条件。然而三年没有机构和企业敢于接招,老人以房养老计划最终落空。一边是试点城市推进缓慢,一边是老人有需求市场无供给,看起来挺美的以房养老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以房养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传统观念的问题。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分析,“在我们中国传统来说,大部分老年人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希望把自己的资产传给子女,本身这个东西就不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产品。老年人把房子押出去了,如果他享受不到几年就不幸去世了,那么这个房子如何折价,包括对于他的继承人或子女未来还能继续保留些什么样的权利,这个可能需要一个关系的协调。”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