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韩联合培育出转基因猪 或将优先在中国上市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5-07-03 23:03:03
图中的“双肌型”猪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文章来源:生物探索

  基因编辑培育“双肌型”猪,或成为首个获得批准、供人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肆意地将一种物种的基因插入到另一种物种中。

  根据Nature网站、《每日邮报》等报道,不同于常规的将来自一个物种的基因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体内的基因改造技术,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与中国延边大学的动物克隆研究人员尹熙俊(Xi-jun Yin)进行合作,通过编辑单个的MSTN基因,繁殖出“双肌型”猪。

  科学家希望监管机构对这种仅改变单个基因繁殖出“双肌型”猪持宽松态度,一经批准,或成为首个获得批准、供人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双肌型”猪的灵感来源——比利时蓝牛

  比利时蓝牛(Belgian Blue cattle)是比利时当家的肉牛品种,其特点是早熟、温驯,肌肉发达且呈重褶,肉嫩、脂肪含量少。科学家研究发现,比利时蓝牛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它们的一种蛋白质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这种蛋白质基因名为“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能在骨骼肌中广泛表达的一类糖蛋白,其功能和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会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改变肌肉的纤维组成(红、白肌的比例)及造成肌肉重量的变化,是调节肌肉生长的激素。

  自 从1997年McPherron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对骨骼肌的生长有调节作用(负调节因子),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MSTN基因进行研究,在畜牧 业生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动物产肉性能以及畜禽改良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该基因在猪、人、绵羊和牛已被定位和标记。

  能否批准供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备受争议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