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电池回收政策引争议 “不鼓励集中回收”被质疑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一处废弃的厂房内,存放着王自新多年来收集的300多吨、2000余万节废电池。
“收集废电池”,这个曾经影响广泛的环保行动,正在陷入尴尬的境地。
10月25日上午,“丰台区2015年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宣传活动”在方庄进行,现场集中回收了约两公斤废电池。很多响应这一环保号召的市民也在疑惑,那些集中回收的废电池都去哪里了?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直至目前,北京市仍未建立完整的废电池收集和处理体系,填埋场成为了大量集中回收废电池的最终归宿。就此环保部门曾作出说明:家用电池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技术要求,可随日常生活垃圾分散投放,无需集中统一回收。
通过进一步调查记者了解到,用量庞大、仍会污染环境,或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纽扣电池、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也随着“不需要回收”成为生活垃圾。
围绕废电池是否回收,各方争议不断。“有所区分的去进行回收,会让公众无所适从”,多位专家表示,所有废电池都有一定的环境风险,普通公众根本无法知晓手头的废电池,是否为含汞、镉的“危险”电池。而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即便危险程度不高的电池,也可再生利用,如果仅被作为日常生活垃圾丢弃,无疑是资源浪费。
“砸”在手里的废电池
大量废电池存留社区或个人处理,寻找“下家”成难题
丰台区三环新城超市发超市,不到3平方米的钟表修理柜台,50岁的修表师傅明文友戴着老花镜忙活着,身后的柜子里,“收藏”了他近3年来收集的“宝贝”——上万粒纽扣电池。
电池的数量还在以每天20至30粒的速度增长,它们来自明文友的顾客们送来的手表、计算器、遥控器等。
“纽扣电池有污染的,不能随便扔”,明文友清晰记得曾看到的宣传标语:“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但眼下让明文友头痛的是,他不知道总重量已达十余公斤的电池送到哪里。3年中,为让这些电池出手,他找过保洁员、环卫工,堵过回收车辆,希望对方能回收处理,但均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