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养老休闲

探访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轻时为挣钱错过结婚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5-06-29 16:47:56
黄月蓉说,为了能在年迈时有养老之处,一些顺德自梳女便共同筹资,开始修建冰玉堂,以便年老有终,并最终于1950年建成。此后一段时间,村里回国后的自梳女,就都住在了冰玉堂里。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梳女又都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到上世纪90年代,冰玉堂已经无人居住,开始逐渐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集结点。每天,住在附近的姑婆会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对此,冰玉堂托管员黄松开称,总共算下来,光沙头村的自梳女应该有200到300人左右。村里自梳女的生活都很自立,衣食住行,全是自己照顾自己。她们掌握着一手好厨艺,工钱自然不会太低。回国以后,因她们见过世面,并积攒了相当一笔钱,所以,在村子里还都算是很风光的人。“而自梳女返乡后,对家乡的建设也都很积极。如果哪里需要建设,她们也都会出钱赞助。不管是政府还是邻里,对她们都很尊重。现在,这些人全都年事已高,其中最年轻的也已经86岁,除了能够自理的,大部分都在亲戚家生活。曾经热闹的冰玉堂里,当下偶尔才能见到几位步履蹒跚的姑婆前来叙旧。”

3月12日,京华时报记者前往冰玉堂发现,它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分别安放着已故自梳女的灵位。楼上木质阁楼,是自梳女曾经的睡眠之处,如今,这里只陈列了当年自梳女的手工艺品、饰品、证书等物件。自2012年12月25日起,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

□延展·命运与时代关联

经济独立决定不嫁

据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介绍,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南海、番禺和顺德为主,极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庆地区,产生于清朝后期。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获得经济独立,她们渴望自由的同时,也被工作所束缚,情愿终身不嫁。番禺、东莞等地的自梳女情况也与顺德相仿。

“她们这一种群体的形成,和当代大龄剩女有相似之处。”曾女士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得到了独立。她们不用依靠别人,可以自立,便有了选择自己生活的成本,同时又担心婚姻会束缚她们的自由,婚后生活会影响到个人前途。这种行为本身,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

自梳风俗日渐衰落

过去“自梳”,需要有特定仪式。先由族人择吉日,请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

仪式既悲壮又喜悦。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这一风俗日渐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现。

直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年轻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职业,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