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回应“研究真气”:用科学方法审视迷信
朱清时:2004年,我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先生。他当初已经回到上海。我知道南先生是一个儒、释、道都很精通的高人、智者,我想问个一般人都回答不了,而且大家都困惑的问题。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这个问题是:现在人们走得太快了,灵魂已掉在后面。怎么办?记者: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朱清时:现在科技发展得很快,大家忙于赶上潮流,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想。你看现在的手机、网络、电商等,物质生活前进得很快。但是谁想过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人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快。大家都已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失业。人工智能比人干得更好,成本更低,更可靠。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取代人做所有工作。然而掌握人工智能的只是少数精英,要不就是特别聪明的,要不就是特别有钱的。其他人都用不着了,那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办?剩下的人干什么?这些人到哪儿去挣钱?等到那时候,大部分人连想被剥削都没有机会了。
过去资本家要发财,办工厂剥削工人,这个挣钱的过程还得很长时间。现在靠人工智能,有些企业、有些人几年就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财产。
我经常上黄山。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山上的挑夫,背货物上下山的农民。我们都很佩服他们,一个人身上要负重一百多斤,太艰苦了。我就问当地管理人员,为什么还要让这些挑夫这么辛苦呢?用缆车运货不是很方便吗?当地管理部门的人解释说,缆车是优点很多,而且价格便宜,比雇挑夫成本还低。但是如果用缆车载货物,这些农民就没有生存办法了,所以当地政府规定缆车不准载货物。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无人餐厅、无人超市,但是人都失业了,谁来消费?
我那次去见南先生就是谈这件事。请教他应该怎么办。他给我讲佛学,我很有兴趣。因为我小时候,母亲和长辈的人说哪件事做得不好,都说那人“作孽”。这就是当时社会上的观念: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是有业报的。当社会上还有这种观念时,每个人自我约束就有基础。在民间,这个基础已经延伸了两千年。后来人们没有了这种自我约束,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我一直在想:如果每个人都利己,没有业报的观念,没有底线了,社会就会出问题,这怎么办?。
▲10月31日上午,安徽合肥,朱清时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办公室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科学无法证明的东西,不能全部否定
记者:南怀瑾先生是怎么回答你的?
朱清时:他给我讲佛学。佛学的宗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且佛学不只是说教,还发展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必须自觉地这样做。现代人认为这是迷信,这个道德底线就没有了。南先生鼓励我用科学的方法来看看佛学的思想体系中有没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