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药品进医保价格国家谈判 药企“讨价还价” 平均降幅44%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药品准入谈判只是一个开端。百姓期待有更多的刚需药、救命药进入医保目录,将药品谈判机制和制度常规化。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陶立波认为,在本次准入谈判中,中国医保开始采用分类管理的思路:对普通新药,依然采用传统的批量审批方式;对价格昂贵、创新度高而竞争少的新药,则采用循证谈判的方式。这为医保准入演进到“非创新药品参照支付标准,创新药品进行谈判准入”奠定了基础。
人社部医保司副司长颜清辉说:“像专利药、独家品种,临床价值比较高,而且疗效也比较确切,老百姓确实需要。我们希望发挥医保的集团购买优势,在与企业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谈判确定适宜的支付标准。”
多方共赢 亟待落实
专家认为,高价刚需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是医保、企业、参保人的“三赢”,将促使医保部门、药品生产者、医生等多方角色积极转变。
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吴浈日前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14950亿元,预计增长13%以上,其中处方药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对医保而言,随着处方类药品支付费用的增长,必须“用有限的钱,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药”,在保障患者用药的同时,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和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对药企而言,经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实现“以价换量”。尤其是对国外药企来说,随着同适应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还可能面临国内仿制药竞争,因此参加谈判并纳入医保目录是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此举也可鼓励更多国内企业投入新药研发。
刚需药降价进医保开了个好头,但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参保患者,还有待于各地医保部门的落实。陶立波认为,国家医保和地方医保的合作问题,是今后准入机制进一步改革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