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假劣食品为何热衷“下乡”:暴利惊人 监管失灵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01 17:04:17

  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直关注食品安全的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就曾呼吁,应关注城乡接合部及农村的小商店、小超市里面出售的“问题食品”。

  他认为,农民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和熟人经济导致农村超市“三无”食品泛滥。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接收信息的途径较少,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基本不具备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同时,劣质食品价格低利润高驱使农村超市经营者倾心“三无”食品。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购买食品往往只图便宜,不求质量,致使质量差、价格低的食品在农村很有市场,经营者进货时便顺应了这种需求,就像有些经营者说的那样“真货卖不出去,假货倒卖得很快”。

  近些年,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对农村食品问题进行整治,关闭了一批生长在农村的食品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然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很严重。

  雷后兴分析,农村超市面广量多和执法管理力度欠缺,给农村小超市“三无”等劣质食品提供了巨大生存空间。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使得针对布局分散的农村超市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费用高、耗时长。再加上受人员编制、经费等制约,多数职能部门没有在乡镇基层设立分支机构,监管力量无法得到有效延伸,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几乎成“盲区”,给不法经营户经营“质劣价廉”食品带来了可乘之机。

  雷后兴为此呼吁,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增强检验能力,增加抽检密度,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分种类、分时段、按计划进行食品质量检验,并定期公布。(制图/高岳 本报记者 陈晓英)

上一页  [1] [2] [3] [4]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