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6300余家化工企业入园率仅30% 违法排污突出
加强有效供给保护大生态除出台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外,江苏还建立“263”专项行动督察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察,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固废并非都是“废”。位于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内的陶氏化学公司,有一套大型的自动化三废处理系统。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陶氏公司与其旁边的瓦克公司产生的三废互为对方产品的原材料,实现了有效循环利用,节本增效。无独有偶,位于盐城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的吉华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染料生产。为打造智能化绿色企业,当地政府提供土地、管廊、桥架等资源设备,支持该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将本应排放的废水变成了资源。
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花了6年时间,投资6亿元建成了国内首条全自动连续化、绿色工艺的H酸生产线,每吨H酸产生的废水量仅为6吨至7吨。”吉华化工董事长陈小勇说。
我国碳纤维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中简科技公司进驻常州高新区后,在高新区的支持下,通过资金奖励和保姆式服务,目前该公司已掌握了生产核心设备的关键技术,相关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培大育强”有利于本地企业凤凰涅槃,“招大引强”则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常州高新区滨江经济开发区明确化工产业定位,引入了德国朗盛、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等一批高性能、高品质化工企业。“先进企业有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他企业可以学习它们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进行改造升级。”常州市高新区春江镇副镇长孙国栋说。
“还债”治污是标,绿色发展才是本。“我们园区有一个企业,环保总投入2.8亿元,当年看或许不划算,但如今同行大多面临停产整顿,他们的产品却价格飙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孙国栋说。(半月谈记者 秦华江 朱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