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机构“多小散乱” 四川民营医院数量全国第一
“目前四川民营医院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民营医院床位数位列全国第六,民营医院发展迅猛。”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旭介绍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四川共有民营医院1362家,占全省医院总数的65.89%。同比增长13.11%;床位数11.16万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1.49%;民营医院诊疗数2879万人次,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据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旭介绍,近年来四川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社会办医的政策,在行业准入、设备配置、医保支持、土地划拨、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了鼓励措施,在政策红利下,四川民营医疗机构迅速发育壮大。尤其是一些新办和改制的民营医院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正成为民营医院的主力军。
“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等政策的不断推进,让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四川和福医颐集团副总经理赵文乐说,自2009年以来,一系列有利于民营医院的政策不断出台,刺激着民营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政策红利下的行业现实
记者了解到,鼓励社会办医,控制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能够促进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办医还存在一些阻碍。
“玻璃门”仍存,大审批下有不少小审批。成都大观医院院长张鹤说,国家鼓励多点执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尴尬,例如,“一些公立大型医院管理者有畏难情绪,表面上不反对,但具体操作时却不情愿”。
张鹤说,比如卫生、医保、物价等是大审批,样样不简单,小审批是卫生执业证下的业务技术审批等。他举例说,在诊疗范围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了妇科诊疗业务,但是占妇科业务的30%到50%的计生业务还需要另行审批;消毒供应也需要专项审批,血透与其他一些技术要专项审批,非常耗时耗力。
当前数量多、规模小、服务量不足是社会办医面临的实际问题。记者了解到,以四川为例,从民营医院的构成来看,综合医院有950所、中医院有68所、专科医院343所、护理院一所,大部分为一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凤毛麟角,还有很多是无等级医院。而且由于民营医院在建设规模、床位设置数、学科优势方面还无法与公立医院比肩,因此服务能力和服务量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