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即将进入500强决战期
对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意味着首先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并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 当然,大是手段,是途径,强与优是目的,是我们的梦想。
先大起来,这是不容置疑的选择,有的人总是批“大”,意欲何为?
阻碍企业变大、变强、变优的“中国因素”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显示中国正在进入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时代,但是大并不意味着强。
就已经上榜的中国大陆公司看,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和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从业绩盈亏来看,全球50家最赚钱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3席,其中工商银行[0.59% 资金 研报]以2014年盈利447.6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在全球亏损最严重的5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4席,且无一例外都是国有企业,其中中国铝业[4.59% 资金 研报]以2014年亏损17.58亿美元成为中国亏损最多的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利润同比也分别下降了30%和17%。当然,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也是世界性的。今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总收入达31.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49%;但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了14.76%,为1.67万亿美元。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诸如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大而不强,这是中国大企业的尴尬。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多年来一直是大而不强,我认为有四个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的原因,缺乏具有高投资资本收益率商业模式,难以转型升级。其次要归咎于市场化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却迟迟没有跟上。联想、华为今年上升55位,很多民营企业则在研发创新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也是其能完全靠自己实力取得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更使人佩服。
再次,是中国政府目前的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企或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出口拉动。“软预算”约束等问题一直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心头之痛。由于大企业多集中在投资类的行业